6月18日下午,金乡县图书馆二楼尼山书院座席满满,“诵读中华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第十四期如约开讲了,这次主讲的内容依然是《论语·雍也》篇,主讲人是胡老师。
首先是五位小读友各领读一遍,然后是胡老师再领读一遍,接下来,胡老师为大家讲读了此次所学篇章的内容:
一、孔子思想与现代。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中等人以上的思想可以教之高深的理论,中等人以下的思想,不可以教之以高深的理论,延伸之,现代社会与人相处,特别是男女朋友更要讲究共同语言,否则,既便有所成,也不会幸福;“知,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什么样的人是智慧的人呢?孔子认为是符合人民的利益,并且敬鬼神而远离它,现代社会中我们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智者呢,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寄托在鬼神身上,我们讲的是怎么样为人处事,怎么样获得幸福,反观之,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特别注重祭天、祭鬼神。
二、对“知”、“仁”和“君子”的认识。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与水、仁与山,体现出孔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表达出对智与仁的特点分析和认同;“君子可逝,不可陷,可欺,不可罔”,君子可以去救一个陷于深井中的人,但是不可以让自己深陷其中,可以被欺骗,但是不可以被愚弄迷惑,并且要能“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三、饱满的孔子形象塑造。孔子去见南子,南子形象不是特别好,他的弟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子路矢,即发誓“予所否之,天厌之!天厌之!”,我要做了不好的事情,老天都会厌弃我!一位高高在上的孔圣人也如此细微可敬的举动,可见人不能永远的高大上,适当的屈、细、微,更能见出一个活泼饱满的圣人形象。这里又兼及“中庸”思想,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非为仁,而是“圣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博、广、仁、义都见章立现。
(代卫红 李涛 李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