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盛夏炎炎,挡不住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探求之心,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如约来到金乡县图书馆二楼尼山书院的国学讲堂,在这里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这已是此次活动的第十五期了。
活动开始胡老师先请一位小读友领读了本次所学篇章《论语·述而》,然后胡老师自己又领读了一遍,接着又请四位小读友领读了四遍,待大家读熟后,胡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述而》篇的首讲内容:
一、孔子之学的立与驳。孔子对待学问主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即传承古人的思想与文化,而不作过多的创新,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古时思想的肯定与信仰;同时,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与教,并行不悖的进行下去。但是孔子对待学问与思想是有所立同时又有所忧的,忧什么呢?“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之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对德行、学问、见闻、不善之处进行了批悖,表达出自己的忧虑。
二、孔子的真的一面。什么是孔圣人真的一面呢?即对衰老与死亡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形诸于笔端便见于一个真实的人的一面,用现在的话说是哲学的一面,但是用在咱们小读友的印象里,最突出的应是他这种自然而然的一种活泼形象,但是又因为孔子毕竟是圣人、先贤,所以表达出来自然也是很上古的,“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三、孔子思想的再升华。就像先前提到的孔子不仅是一位学问家,也是一位思想家,进取与批判的思想是同时存在的,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学问中,也体现在人生处世里。虽然孔子会感叹生命易逝,年华会老,但是他的进取精神一直都是昂扬向上的。对待学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学生如果不足够的聪慧通达,举一反三,那么则不再多说,同时,孔子还主张在道、德、仁、艺之间进行兼擅。可以说对怎样做好自己的本职,怎样为人处世孔圣人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有自己的主张,更进一步的是他对那种没有谋只勇的行为是严厉的批判的,主张“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至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行为是不赞成的,“独善其身,兼善天下”是儒家文人的一种进取和存世之道,自孔子那时已然成行。
最后,胡老师又领着通读了一遍,然后,大家齐读一遍。经典读书会,在读中学,在学中读。欢迎大家来到国学讲堂,领略读出来的经典!(代卫红 李涛 李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