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金乡县图书馆二楼尼山书院书声朗朗,这里正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活动,这已是第十七期了。
此次活动讲的内容依然是《论语·述而》篇。诵读仍然是讲座的一大特色,首先胡老师先讲四位小读友领读,然后,胡老师领读。接着老师为我们主讲了文章大意:
一、孔子之“教”。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此章也有较为精彩的记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学无常师”,主张向各阶层的人学习,现代,我们上课,做为学生要做到,听老师的课眼到、耳到,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并且孔圣人还以四教:文、行、忠、信。再者,孔子教学生“无隐”,就是向学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二、孔子之“德”。子曰:“天生德于予”,孔子说他的德行是天生的,坏人是不能把他怎么样的,人生而天养,寄天地于我哉!批判“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现象,主张以德行教化人心,像那种能知之而改的行为,孔子认为都是可以从新接受的,不能使其后退,“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在日常生活中,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钓鱼而不用网,射飞鸟而不射归巢之禽,主张取之有识,用之有节。这与我们现代量力而为,节约资源的理念是一致的。
三、孔子之“仁”之“礼”。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们不能觉得仁离我们很远,而是要主动的向仁靠近,这样仁才能至。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而陈司败的意见则是鲁昭公“君知礼,孰不知礼?”做为鲁国人的孔子“臣不言君之过”,是知礼也,也是他对“立于礼”的思想的践行,日常百姓家则要做到“子不言父之过”,方为礼。
解读完毕,胡老师又领着小读友们诵读了一遍,然后,大家齐读。
这一期国学讲堂经典读书会就告一段落了,让我们下一期再见吧!
(代卫红 李涛 李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