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由县图书馆主办的经典读书会、国学讲堂在二楼尼山书院举行,这已是第十八期了。雷雨阵阵,但是挡不住孩子们对国学的热爱;酷暑难耐,遮不住他们对知识的向往,这不,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三五成群、来这里接受圣贤的哲言、名家的熏陶。
这一期国学讲堂讲的依然是《论语·述而》篇,课程开始先请五位小读友领读,然后胡老师领读,接着大家齐读,之后,胡老师为大家通释了这部分内容:一、孔子谦虚稳重的形象塑造。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是圣人却保持着比较谦虚的态度,“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亲自实践的君子,我是不能比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若说圣与仁,我又怎能敢说自己达到这样的程度呢。孔子平时授课且歌且诵,“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与人唱歌觉得好,必让其反复歌之,而后自己和之。一位活泼而又平实的孔子形象俨然而立。二、孔子对神明的态度。孔子一向是敬鬼神而远之,而且看重祭祀,这说明孔子心中是有神明存在的,至少也是一种寄托,这一章里也有记载,子疾病,弟子子路祷之,子曰:“丘之祷久矣”。遇到重大事件,特别是超出人力所能实现的,人有所寄托,希望神明的存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心理活动罢了,但是靠神明不如靠自己,这里孔子的神明思想说明他一种向上的神在论,也有一种唯物的精神在里面。三、《论语》篇章的文辞之美。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是无私的,心安的,而小人则是寝食难安的;“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的威与市井中的凶猛之人是有区别的,浅辞淡语,话出一位圣人形象,轻新流动,文藻之词,溢于美矣!
通释完毕,胡老师又领着大家齐读了二遍,并再三强调读对小书友的重要性及在将来求学之路上的作用。课程结束后,家长们又与胡老师交流探讨了教育孩子们的心得与方法。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永远是一个探讨不尽的话题,这期读书会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孩子们依然期待着与国学讲堂共聚一处,提升自己,造福家国!
(代卫红 李涛 李金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