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金乡县图书馆尼山书院书声朗朗,这里正进行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第二十一期的讲座活动,本节课讲的内容是《论语·子罕》篇。
读书会的主要形式是读,开讲伊始胡老师先请六位小读友领读,每人一遍,共六遍。然后,胡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此次课的大义:
一、引子。“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命,为而不争,道法自然;仁,修己安仁。
二、孔子对周礼的修复与坚守。子曰:“拜下,礼也,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在下面跪拜,是一种礼节,在上面拜则是不敬。所以,虽然违众,但是孔子也坚持从下面跪拜。可以看出,孔子对立于礼的坚守,他的这种礼是周礼,也正是从孔子开始人类文明才正式步入灿若星河的篇章,正式的与野蛮告别。再如,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凤鸟没有来,河里也没有出现象征吉世的图谱,因而复兴周朝礼制的夙愿恐怕是实现不了。其次,孔子对于文化有一种超然出世的自信,当他被围困于匡地的时候,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老天有灭这种文化的时机会怎样,老天如果不灭这种文化的话,匡人不能把我怎么样,可以见出孔子的文化修为已经达到与思辩哲学、与天地相融的境界了。
三、对孔子形象的描摩与刻画。文章中记载,有人评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多能,自己也评:“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又说,“吾不试,故艺”,说的是自己年少时贫贱,故多才,而且,自己不被重用,所以多艺。生动的语言,将一个真实的孔子烘托于我们的面前,不由的对孔子由敬由爱,此为孔子的才能的描述,在本章中还记载,孔子对于身份低微的人,家有丧事的人和瞽者,失明的人,“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见了这样的人,必然庄重的站起,经过他们身边,必然快步的走,以示尊重。这是孔子的日常之礼,还有孔子的教育别人方法“叩其两端而竭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问,其问到辞尽而已。孔子的弟子颜渊评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傅我以文,约我以礼”,“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孱然词藻,立杆于前,是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位丰满充实的哲人,让弟子瞻仰,让后人敬重!
读书会最后,大家齐读本章的学习内容,以读向圣人致敬!亲爱的读友们,这节课到此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尽见于下次《论语·子罕》篇后续部分。
(代卫红 李涛 李金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