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秋意已凉、人心向学,金乡县图书馆二楼尼山书院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第二十四期活动,本次活动主讲的内容是《论语·乡党》篇。
讲座伊始,先请五位小读友领读,然后,胡老师领读,接着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此次课所学的内容大义,本章共学习了五个部分,主讲的是礼仪,分别是孔子在乡党、在朝、招摈、入公门及出使他国的礼仪。
一、礼仪中的思辩哲学。在简述不同场合的礼仪时,运用不同的对比手法及现实再现,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意思是孔子在乡党,温顺安静,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但是,在朝党上则侃侃而谈。两者形成对比,充满哲理和思辩色彩。礼,是一种引领一种惯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包括生活和工作,现在社会有的人衣锦还乡,总是滔滔不绝,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过得好一样,但是在正式场合却紧张的开不了口,这样是算不得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礼仪的人的,同时,也说明自己过得也不算真正的好,只有具备大格局、大智慧的人才能立于世、立于礼。
二、孔子礼仪的一个缩影。“君召使摈,揖所与立,左右手。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入公门,出,降一等,没阶,趋进,冀如也。”宾客退去,必复命说,已经不回头了;出入公门,出的时候,必降一等台阶而下,快走的时候,像有翅膀一样。这两则选段摘要可看出孔子早年的高光时刻,在鲁国任过大官,可以说他做的礼仪中件件有回落、事事有回响,曲阜的祭孔大典可得身临之感,与这里的礼是相得益彰的。
三、语言的精彩与独到。在前几则文里已提到这一点,但是在整篇《论语》中多次突显这一点,也可以说是点晴之处。如,“鞠躬如也,如不容”,“ 鞠躬如也,如不胜”同一个词组,只变动了一个字,却用作两处点染,分别用于形容公门之礼与执圭之礼;再譬如,“色勃如也”与“勃如战色”四个字的词组,重复了三个字,却形成两个绝妙的好词,不得不说古人语言的独到之美与别开生面。
本次课《乡党》篇主讲礼仪,生僻字很多,但是小读友们一点都没怯场,学得也特别认真。初次领略了春秋时代的礼仪文明之美,让我们在下次国学讲堂课中再叙《论语·乡党》篇!
(代卫 红李涛 李金秋)

